风电装备“中国造” 欲破洋货重围
- 发布时间:2006/7/20 9:28:45
- 浏览次数:462
一个消息迅速流传,一个项目全面启动,一个生产基地正式开工,一个新产品终于下线。听起来这仿佛是一个的流程,不,说的不是一回事。7月11日这一天,中国风力发电行业“很忙”。
在上海,中德再生能源专场论坛上传出消息,洋山港东海大桥区域将建起上海市*个10万千瓦海上风力发电场项目;在广东,投资逾4亿元的粤西地区*风电项目在徐闻正式启动;在江苏,年产叶片1000套的大风力机叶片基地在连云港开工;在南通,我国*1.5兆瓦大功率风电机组成功下线。
种种迹象表明,自2005年初刮起的这场“风暴”强势依旧。
但是,“喝西北风”可以不花钱,把风能转化为电能却不是免费的午餐。令人遗憾的是,在迷人的风景中,风电装备制造已成为一块刺眼的“短板”。
两个70%的较量
近年来,一路攀升的油价使遭遇能源“寒流”,发展清洁能源大势所趋,而风能是极为清洁的能源。按照国家规划,未来15年,全国风电装机容量复合增长率达到40%以上,总容量将达到2000万至3000万千瓦。以每千瓦装机容量设备投资7000元计算,未来风电设备*将高达1400亿元至2100亿元。由此可见,市场之大、潜力之大使风电设备成为令中外投资商都垂涎三尺的“超级蛋糕”。
但是,蜂拥而来的大量外资已经发现,这场盛筵并没有为他们准备以往的“镁光灯”和“红地毯”。
2005年7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中明确规定: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不满足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而在今年8月中旬将要进行的河北、内蒙古以及包头等三个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中,明确要求“每个投标人应确定一个风电设备制造商以后再投标,风电设备制造商要向招标人提交保证供应符合70%国产化率风电机组的承诺函,投资商在中标后只能采用投标书中确定制造商生产的风电机组,不得再进行设备招标另选制造商”。
公开的资料显示,在2005年全国风力发电设备新增*中,进口产品占70%以上。
虽然我国风力发电已发展了20多年,但风电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欧美发达国家,风电设备制造尚处于起步阶段。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内风电设备的产能偏小,使国外风力发电机组的价格持续走高。“美国、丹麦、印度、德国等风力发电设备生产大国的生产厂家纷至沓来,在国内寻求合作。这等于是拿我们全国电力用户数以百亿、千亿计的钱,扶持了国外风电设备产业的发展。”北方龙源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徐成龙说。
洋货占据70%的*使风力发电成本居高不下,而新投产风电场设备国产化达70%的硬指标却使众多开发商陷入“有米无炊”的饥渴之中。
实际上,在连续多年大规模国企改制和产业轻型化思潮泛滥的冲击下,我国装备制造业一度衰颓,大量重要装备的生产设备被变卖、闲置、废弃,技术人才流失严重,目前占整个制造业的比重还不到30%,比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均低十个以上百分点。虽然国家支持风力发电的政策陆续出台和实施使风电市场迅速火爆,风电装备制造业一夜“走红”,但“临时抱佛脚”又谈何容易。
今年以来,情况出现转机。在日前发布的《*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目标。《意见》确定了十六个领域作为主要任务,要求实现关键领域的重大突破,其中包括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等新型能源装备及大型清洁发电装备。
只是,将要身披国产铠甲的风车,对手并非唐吉诃德,而是执锐披坚的西洋武士。狼烟四起,真正的交锋在所难免。
国产化路径是走向产业链上游的必经之路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处于产业链上游的企业掌握着的"制空权",亦步亦趋将难有出头之日。
从各国风电的发展来看,目前德国、西班牙和美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处于世界地位,而中国仅处于世界的第10位。但是否真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呢?
事实上,风力发电与其所处气候条件、风况等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种风机能适应我国所有地区,"拿来主义"并非*选择。我国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在北方地区、沿海地区、“三北”地区,耐温、防盐雾、防湿热、防霉菌等环境要求明显不同,而大多数欧洲风电机组供应厂商提供的产品都是按IEC标准、II级风况、-20摄氏度至+40摄氏度温度范围设计,对我国一些特殊气候条件很难适应,造成较高故障率。
另外,随着机组单机容量的不断增长,风机大型化已是必然趋势。其主要部件--巨大的风轮叶片给设备运输带来诸多不便。现在世界上风电机组主导机型为1.5至2兆瓦级,这要求风轮叶片长度大于30米,机舱重大于50吨。对跨国界长距离运输来说,不仅运输时间长,而且风险很大,国内运输将大大降低使用成本。
更主要的是,配套的零部件、快捷的售后服务和较低的维修维护费用是国外生产商*的优势。根据2000年我国有关部门统计,进口风电机组中齿箱有15%损坏。更换齿箱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还直接影响了发电量。
面对吹遍大江南北的风电热,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一语中的:目前我国搞风力发电的目的不是要解决电量的问题,只有大规模的国产化,我国风力发电的产业才会做起来。
研发核心技术力拼话语权
外行人看来,风电就是风车加发电机。实际上,经过多年发展,风电技术已经成为集空气动力学、材料力学、工艺制造学、气象学、电机学、自动控制学、电力传输、保护与控制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
*以来,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我国风电设备企业被迫出高价买技术或仰人鼻息,而“以市场换技术”的美好愿望屡屡碰壁。2000年,保定惠阳航空螺旋桨厂研制出*风力发电机组叶片,起初想与丹麦LM公司合资生产,但被拒之门外。2001年,中航惠腾风电设备公司决定自行开发生产风机叶片,随着*组600千瓦的叶片下线,国外同类叶片价格应声而落。如今,惠腾公司原材料国产化程度已达96%。
拥有30多年机车牵引电机研制成熟经验的中国北车集团永济电机厂,2004年开始了兆瓦级以上大型风力发电机及控制系统的研发。今年3月,永济电机厂独立为大连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制造两台1.5兆瓦双馈水冷风力发电机,标志着国内企业已具备了承接世界主流机型核心部件的能力。
去年,中国zui大的风电设备制造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规模调整生产布局,延伸产业链,在广东、温州、承德建立了总装厂,内蒙古、北京的总装厂也正在建设中。
今年4月,总投资6900万元的风力发电机叶片项目正式落户天津市塘沽海洋*开发区。
目前,我国风电装备国产化战略的不断推进已初见成效,风机的价格大幅下降,几十家零部件制造商已初具规模。华能、国电电力、华电、大唐等大型发电集团开始密切关注风能开发,一些的组织和跨国公司也纷纷向我国企业伸出橄榄枝。
不可否认,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刚刚起步,*的研发能力仍然有待加强,而国产化急需的大量专业人才和产业升级等工作也千头万绪。但是,我国机械工业重要零配件、整机及重大装备制造业的良性健康发展,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关注。可以相信的是,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振兴,跨国公司在中国风电装备市场的独角戏即将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