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零部件网

登录

板式换热器选购注意事项及故障维修

发布时间:2012/11/27 10:44:34
浏览次数:258
(来源:)
  板式换热器具有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结构紧凑轻巧、占地面积小、安装清洗方便、应用广泛、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相同压力损失情况下,其传热系数比管式换热器高3-5倍,占地面积为管式换热器的三分之一,热回收率可高达90%以上。
  
  板式换热器在选购时应注意的事项有:
  
  1.板式换热器选用控制参数为换热器材质、工作压力、设计温度等。
  
  2.选用换热器时,应尽量使换热系数小的一侧得到大的流速,并且尽量使两流体换热面两侧的换热系数相等或相近,提高传热系数。经换热器加热的流体温度应比换热器出口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低10℃,且应低于二次水所用水泵的工作温度。
  
  3.含有泥沙脏物的流体宜经过过滤后进入换热器。
  
  4.选用板式换热器时,温差较小侧流体的接口处流速不宜过大,应能满足压力降的要求。
  
  5.对于流量大允许压力降小的情况应选用阻力小的板型,反之,选用阻力大的板型。
  
  6.根据流体压力和温度情况选用可拆卸式或电焊式。
  
  7.不宜选用单板面积太小的板片,以免板片数量过多,板间流速偏小,降低传热系数。8.板式换热器的换热介质不宜为蒸汽。
  
  板式换热器的施工、安装要点:
  
  1.换热器不应有变形,紧固件不应有松动或其它机械损伤。
  
  2.设备吊装时,吊绳不得挂在接管、定位横梁或板片上。
  
  3.换热器周围预留足够空间,以便于检修。
  
  4.冷热介质进出口接管安装,应按照出厂铭牌所规定方向连接。
  
  5.连接换热器的管道应进行清洗,防止砂石焊渣等杂物进入换热器,造成堵塞。
  
  6.换热器应以zui大工作压力的1.5倍做水压试验,蒸汽部分应不低于蒸汽供汽压力加0.3MPa;热水部分应不低于0.4MPa。
  
  板式换热器常见的故障有外漏、串液、压降大以及供热温度不能满足要求。
  
  外漏主要表现为渗漏(量不大,水滴不连续)和泄漏(量较大,水滴连续)。外漏出现的主要部位为板片与板片之间的密封处、板片二道密封泄漏槽部位以及端部板片与压紧板内侧;串液的主要特征为压力较高一侧的介质串入压力较低一侧的介质中,系统中会出现压力和温度的异常。如果介质具有腐蚀性,还可能导致管路中其它设备的腐蚀。
  
  产生外漏的主要原因有:①夹紧尺寸不到位、各处尺寸不均匀(各处尺寸偏差不应大于3mm)或夹紧螺栓松动。②部分密封垫脱离密封槽,密封垫主密封面有脏物,密封垫损坏或垫片老化。③板片发生变形,组装错位引起跑垫。④在板片密封槽部位或二道密封区域有裂纹。实例:北京、青海和新疆等地的多个热力站均采用饱和蒸汽作为一次侧热源供暖,由于蒸汽温度较高,在设备运行初期系统不稳定的情况下,橡胶密封垫在高温下失效,引起蒸汽外漏。
  
  对于外漏的处理方法有:①在无压状态,按制造厂提供的夹紧尺寸重新夹紧设备,尺寸应均匀一致,压紧尺寸的偏差应不大于±0.2N(mm)(N。为板片总数),两压紧板间的平行度应保持在2mm以内。②在外漏部位上做好标记,然后换热器解体逐一排查解决,重新装配或更换垫片和板片。③将开换热器解体,对板片变形部位进行修理或者更换板片。在没有板片备件时可将变形部位板片暂时拆除后重新组装使用。④重新组装拆开的板片时,应清洁板面,防止污物粘附着于垫片密封面。
  
  串液通常发生在导流区域或者二道密封区域处;压降大是指介质进、出口压降超过设计要求,甚至高出设计值许多倍,严重影响系统对流量和温度的要求。在供暖系统中,若热侧压降过大,则一次侧流量将严重不足,即热源不够,导致二次侧出温度不能满足要求;供热温度不能满足要求一般是指出口温度偏低,达不到设计要求。
  
  串液的产生原因有:①由于板材选择不当导致板片腐蚀产生裂纹或穿孑L。②操作条件不符合设计要求。③板片冷冲压成型后的残余应力和装配中夹紧尺寸过小造成应力腐蚀。④板片泄漏槽处有轻微渗漏,造成介质中有害物质(如C1)浓缩腐蚀板片,形成串液。
  
  实例:某铝业有限公司硫酸系统中1台板片材料为254SMo的BR03板式换热器,在运行5个月后出现冷却水侧碳钢接管腐蚀泄漏,酸液泄漏到了冷却水侧。检查发现板片酸液进口处和导流区域有严重的腐蚀及开裂现象。现场分析发现,系统运行温度、流量和浓度等工艺参数均超出设计条件,使用温度远超出材料的适用范围。采用饱和蒸汽作为一次侧热源的板式换热器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发生板片腐蚀,导致产品串液。这是由于蒸汽温度较高,设备运行中很容易造成橡胶密封垫在高温下失效,引起蒸汽外漏并在二道密封区域急速冷凝。随着外漏的不断进行,冷凝残液越聚越多,局部形成cl质量浓度较高区域,达到破坏板片表面钝化层的腐蚀条件。同时,由于此区域板片冷冲压形成的内部应力较大,在表面钝化层被破坏的情况下,内部应力作用导致应力腐蚀的发生。
  
  其处理方法为:①更换有裂纹或穿孑L板片,在现场用透光法查找板片裂纹。②调整运行参数,使其达到设计条件。③换热器维修组装时夹紧尺寸应符合要求,并不是越小越好。④板片材料合理匹配。
  
  导致压降过大的原因有:①运行系统管路未进行正常吹洗,特别是新安装系统管路中许多脏物(如焊渣等)进入板式换热器的内部,由于板式换热器流道截面积较窄,换热器内的沉淀物和悬浮物聚集在角孑L处和导流区内,导致该处的流道面积大为减小,造成压力主要损失在此部位。②板式换热器选型时面积偏小,造成板间流速过高而压降偏大。③板式换热器运行一段时间后,因板片表面结垢引起压降过大。
  
  相应的处理方法为:
  
  ①清除换热器流道中的脏物或板片结垢,对于新运行的系统,根据实际情况每周清洗一次。清洗板片表面水垢(主要指CaCO。)时,选用含0.3氨基磺酸溶液或含0.3乌洛托平、0.2苯胺、0.1硫氰酸钾的0.8硝酸溶液作为清洗液,清洗温度4O~6O℃。不拆卸设备化学浸泡清洗时,要打开换热器冷介质进、出口,或安装设备时在介质进、出口接管上安装DN25清洗口,将配好的清洗液注入设备中,浸泡后用清水清洗干净残留酸液,使pH≥7。拆开清洗时,将板片在清洗液中浸泡30min,然后用软刷轻刷结垢,zui后用清水清洗干净。清洗过程中应避免损伤板片与橡胶垫。若采用不拆卸机械反冲洗方法,应事先在介质进、出口管路上接一管口,将设备与机械清洗车连接,把清洗液按介质流动的反方向注入设备,循环清洗时间1O~15min,介质流速控制在0.05~0.15m/s。zui后再用清水循环几遍,使清水中Cl质量浓度控制在25mg/I以下。
  
  ②二次循环水采用经过软化处理后的软水,一般要求水中悬浮物质量浓度不大于5mg/L、杂质直径不大于3mm、pH≥7。当水温不大于95℃时,Ca、Mg浓度应不大于2mmol/L;当水温大于95|C时,Ca、Mg浓度应不大于0.3mmol/L、溶解氧质量浓度应不大于0.1mg/L。
  
  ③对于集中供热系统,可以采用一次向二次补水的方法。
  
  供热温度不能满足要求的产生原因:①一次侧介质流量不足,导致热侧温差大,压降小。②冷侧温度低,并且冷、热末端温度低。③并联运行的多台板式换热器流量分配不均。④换热器内部结垢严重。处理方法有:①增加热源的流量或加大热源介质管路直径。②平衡并联运行的多台板式换热器的流量。③拆开板式换热器清洗板片表面结垢。

相关技术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