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双碳”,首届2022全国流体低碳智能技术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 2022-08-22472
点击图片或扫描二维码回顾此次峰会↑↑↑
大会邀请了相关政府部门代表、行业专家、科研院所、企业代表以及协会代表等专业人士参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纷纷围绕流体低碳智能技术进行了系列主题报告。
在当天高层论坛上,国家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能源环境政策研究部副主任冯相昭首先进行了“3060”双碳形势分析与实现路径探讨,冯主任详细解读了“双碳”相关政策,介绍了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并针对减污降碳协同控制进行了探讨。
氢能作为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对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大学教授李星国在作“氢与氢能发展机遇与挑战”报告时表示, 随着经济发展、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视提高,氢能源将受到更多的关注。氢能源可以电力、交通、化工、冶金、航天、军工等很多领域获得重要的应用。氢能产业可以在传统产业提升、新产业开发两个方向上发展,结合本地区优势,开发新的核心技术,就能在氢能大产业中找到商机。
中国宝武集团、碳业首席技术官陈江宁针对“双碳”落地和数字化赋能展开探讨,从一杯“零碳”咖啡引出碳中和,并对碳中和进行了多方面讲解。最后陈总为企业提出四点建议:加快构建流体行业双碳规划体系建设、设立流体企业双碳规划专家委、与产业协会和组织专业支撑、数字化能力提升自身的双碳管理能力。
我国以流体为介质的流体工业能耗占据了全国工业总能耗的大部分,流体节能在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占有重要地位。江苏大学党委书记、研究员袁寿其认为,在“双碳”目标下,流体行业人士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应竭尽所能在流体产业节能减排,助力“双碳”,随后汇报了江苏大学在国家核电泵及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来自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的张继峰详细介绍了机器人技术在供水管道检漏中的应用。供水管道内检测机器人可以对供水管道不停水进行检测,高清摄像头获得管内清晰图像,采用先进的水听器及信号处理,检测精度大大高于地面听漏检测,能够确定管道位置和漏水点。
泵是主要的流体机械之一,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钢铁、电力环保、调水等领域。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德胜介绍,目前我国已建成泵站50余万座,大部分为上世纪80年代前建成,运行效率低、能源消耗大,平均泵站效率仅50-60%左右。泵领域如何降低能耗、提高效率 进行节能减碳是张主任此次汇报的重点,他介绍了水泵智能优化设计方法、“低碳”泵站水力模型技术和相关工程应用及效益。
生产离不开科技,如何将技术运用在生产上、如何用技术助力企业节能减排?下半场的高层论坛上,多家企业纷纷汇报了自身相关技术产品的特点和应用。
来自中冶赛迪集团的马靳江介绍了公司在冶金装备制造体系的探索和定位,并介绍如何围绕产品化构建“硬支撑”能力,以及冶金全流程核心装备产品。他表示,中冶赛迪作为冶金装备制造及集成基地、“冶金建设国家队领跑者”硬支撑、西部地区集研发设计成套供货为一体的冶金装备知名企业,始终坚持把核心技术搭载在装备上,坚持把核心装备产品一体化,致力于彻底解决冶金装备的卡脖子问题,打造世界冶金装备领域的中国名片。
实体经济离不开机电系统,产学研相结合才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东南大学李世华在会上作了“机电系统智能控制技术应用”技术报告。李教授介绍了团队的研究成果,围绕交流伺服系统、电动车控制系统、新能源电力电子变换器系统、发动机电控系统、家电系统、名轴运动控制系统等机电系统的建模与控制设计进行研究,有一套完整的机电系统的时频域建模、系统分析和先进控制一体化设计解决方案,可以明显提升机电系统的动态性能、稳态精度和抗王扰等闭环性能,提供参数自动智能整定,不同工况餐数自适应、谐振抑制、无传感器控制、故障诊断等高级智能功能。
江苏大学镇江流体工程装备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镇江洛得弗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进作了“泵装置及泵系统智能化、数字化融合技术”汇报,分析了泵装置行业痛点及解决方案、建设内容、关键技术等,并对流体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行了思考。他认为给排水泵站及系统节能技术的实施和推广将有效助力“双碳”目标。
除此之外,华为技术有限公司5G产品线副总裁徐之兵、上海电气富士电气技术公司总工程师齐亮、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朱纯银、镇江纳润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小林、尚宝罗泵业的沈阳、江苏磁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黄海、上海慕帆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戴军等多位企业负责人、学者等也进行了相关汇报和探讨。
至此,首届2022全国流体低碳智能技术高峰论坛圆满结束。此次论坛,来自政府部门、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国企央企、民营企业的相关专家学者在论坛上或建言献策或报告分析,为流体低碳智能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经验技术借鉴和指导,对流体行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