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建设跨江越海见证盛世强音
- 发布时间:2009-04-28
- 浏览次数:3859
——访中铁大桥局集团总经理刘自明
从跨江到越海,从斜拉到悬索,遍布祖国江河山川,如漫地彩虹、造型各异的桥梁,不仅是地域上的跨越标志,更是30年改革开放、自主创新时代强音的生动写照。作为中国桥梁建设领军企业中铁大桥局集团总经理的刘自明,回味30年来桥梁建设的发展历程,更是别有一番感慨在心头。
30年前“眼花缭乱”,30年后“心潮澎湃”
1979年,刚刚考入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道路桥梁专业的刘自明,被一场特殊讲座所吸引,一位教授用幻灯片展示了当时日本道路桥梁建设的成就。"只有一个词语可以形容我那时的感受,就是眼花缭乱。"刘自明说,"看到这些令人羡慕不已的作品时,当时有人悲观了,如此遥不可及的差距,何年何月才能赶上;但是我却信心十足,看到了中国道路桥梁建设的美好前景。"
不久前,刘自明回到母校参加庆祝专业成立50周年的集会,当他再次提起30年前这个讲座时,同学们无不感慨万千。“用一个词形容就是心潮澎湃,同学们很多已经是道桥建设不同层面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他们中许多人的设计和建设成果,已经足已和国外先进水平相媲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刘自明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铁交通的大发展,为桥梁建设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中国桥梁以巨大的规模和飞快的建设速度向前发展。作为中国一家集桥梁科学研究、勘测设计、工程施工、机械制造"四位一体"的大型专业桥梁企业,中铁大桥局集团更可谓这30年桥梁设计施工和科技成就的集大成者。
1953年,中铁大桥局(原为铁道部大桥工程局)为修建“万里长江桥”武汉长江大桥而设立,那时是在前苏联专家的帮助下,举全国之力才修建了这座开启新中国桥梁建设序幕的丰碑之作。但真正的飞跃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刘自明说,从1953年到1978年的25年间,大桥局一共修建了105座大桥,总里程加起来65公里左右,而在改革开放30年间,他们在海内外修桥近千座,如果把这些桥首尾相连,总里程达到1200多公里,相当于从武汉到北京的距离。
不仅如此,他们创造的一个个“中国之”、“世界之”更是中国桥梁建设事业迈向世界前列的标记:世界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世界跨度大的公铁两用大桥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世界首座六线铁路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世界长公铁两用大桥郑州黄河公铁两用大桥;世界首座三塔两跨千米级悬索桥泰州长江大桥;世界大跨度的三塔斜拉桥武汉二七长江大桥……今天,摆在中铁大桥局陈列馆里的那些桥梁建设成果图,更加令人眼花缭乱。
“神州大地已无不可跨越的天堑”
50年前,主席视察武汉长江大桥时,曾满怀豪情地说:"将来在长江上修二十座、三十座桥,黄河上修几十座,江河到处都能走。" 改革开放后的桥梁事业发展,使一代伟人充满诗情的美好夙愿变成现实。据初步统计,目前长江干流上已建和在建的桥梁共有70座,其中中铁大桥局参与的就有43座;在黄河上,中铁大桥局参与参与设计、施工、勘测、咨询或监理的大桥共有32座。
“没有跨不过的江河,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刘自明说,“50年建桥经验和建桥业绩的积累,使大桥局能够自豪地宣称,今天神州大地已无不可跨越的天堑。”
世界海拔高的青藏铁路拉萨河特大桥是青藏铁路的标志性建筑,在那里生活都相当困难,做建筑工程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是,中国的桥梁建设者克服重重困难,针对独特的高原自然环境,钢结构采用柔性氟碳漆防护体系,混凝土采用高原耐久性混凝土,特别是在高原地区采取连续性钢管混凝土拱组合体系,在世界。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到本世纪初,跨海大桥建设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我国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东海大桥和世界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相继建设。"无风三尺浪,有风浪三丈"是施工人员对作海上业难度的形象描绘,刘自明说:"海上一年中有效施工时间只有一半左右,这就提出了一个要求,如果每个单元都在海上作业的话,施工进度可能会一拖再拖。"在东海大桥建设过程中,中铁大桥局自主创新研制了起吊2200吨的"小天鹅"海上运架一体船,将70米整孔箱梁陆上预制,运往海上架设,变海上施工为陆上施工,解决了海上施工的难题。
2008年建成通车的杭洲湾跨海大桥,全长约36公里,是世界上长的跨海大桥。中铁大桥局成功研制了一台起吊3000吨的“天一号”海上运架一体船,为大桥提前半年完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国跨海大桥建设如火如荼进行中,厦门跨海大桥、青岛跨海大桥、舟山金塘大桥、港珠澳跨海大桥等等,一道道浓缩着改革开放、自主创新成果的卧波长虹,又将相继在中国的近海湾展现出骄人身姿。
“不断追求跨越能力更强”
桥梁的跨度是一个国家桥梁科技水平和工业综合水平的体现。“20多年前,我们的计算能力力、结构能力、钢材性能都还不能满产大跨的需要,我国没有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大跨径桥梁。但是,随着桥梁建设在大江大河甚至是海湾的发展,跨距要求越来越大。”
公铁两用桥在所有桥梁里是难度高、技术复杂的,刘自明说,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公铁两用大桥仅有武汉、南京和枝城三座长江大桥,武汉、南京大桥的大跨度分别为128米和160米;到1993年建成的九江长江大桥,跨度达到216米,设计建造中有11项科技成果刷新国内外建桥纪录;2000年建成的“世纪大桥”芜湖长江大桥,跨度达到312米,是亚洲首座公路、铁路两用特大型斜拉桥,运用了20多项国内首创的新技术、新工艺;而今年9月刚刚合龙的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桥,主跨跨度达到了504米,是目前世界上大跨度的公铁两用桥。“跨度是材料、结构、技术和工艺不断进步的综合体现,一座座公铁两用桥建设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建桥水平一步步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随着一大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广泛运用于桥梁建设,我国现代桥梁斜拉桥和悬索桥建设也拉开了序幕:从我国座现代斜拉桥天津永和斜拉桥,到长江上座斜拉桥武汉长江二桥,再到2008年建成的世界上大跨度的斜拉桥苏通长江大桥;从我国座现代悬索桥汕头海湾大桥,到座“一跨过长江”的西陵长江大桥,再到超千米跨超的武汉阳逻长江大桥、江阴长江大桥、润扬长江大桥等等。"大桥局不断地追求跨越能力更强,也奠定了我国桥梁建设向大跨、轻型、高强发展的方向。"刘自明说。
今天,我国现已成为世界拥有斜拉桥数量多的国家,已建的梁桥、拱桥、斜拉桥的大跨径均位居世界同类桥梁之首。不仅如此,我国的桥梁建设者还跨出,参与国际竞争,中铁大桥局已先后在缅甸、孟加拉、南非、印度、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安哥拉、土耳其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承揽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