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零部件网

登录

防爆配电箱壳体强度的要求

发布时间:2013/11/11 15:10:54
浏览次数:338

防爆接线箱的防爆特性,主要是由壳体的特殊设计来实现的,开展对防爆开关壳体设计理论的研究,对防爆开关的发展十分必要,本文对防爆开关壳体的强度设计作一探讨。

1 引言

防爆开关的工作环境,例如用于煤矿的防爆开关是工作在含有大量甲烷的空气混合气体中,当甲烷含量达到5%-16%时遇700℃的火源将发生爆炸,当甲烷含量在9.5%时爆炸力zui大达7.4大气压,因此壳体设计就以技术条件所要求的8kg/cm3内压为依据,分析壳体受力情况和强度。

2 壳体设计理论依据

在压力容器设计中,容器在工作失效时所表现的强度性能、刚度性能、稳定性能的三种形式中,zui重要的是强度问题,即在一定的压力下容器不会发生破裂或过量的塑性变形。

常用防爆壳体外径为600mm左右,壁厚为36mm,在工业设计计算压力容器中属于薄壁容器。

 

2.1 容器在内压下的受力分析

如图1中所示:σm—轴向应力;σQ—切向应力;σr—径向应力。

因为在薄壁容器中σr相对于σm、σQ较小,故可忽略。

轴向应力(σm)计算:π(Dn+Dw)/2×tσrm=(πD2m)/4×P

式中Dn—容器内径;Dw—容器外径;P—容器所承受的内压力;t—容器壁厚。因为薄壁容器中Dn、Dw相差不大,可用平均值D代替,所以上式简化为

πDtσm=(πD2)/4×P得σm=PD/4t             (1)

切向应力(σQ)计算:

如图1中所示:PsinQdQ·D/2·L=σQ2Lt

σQ=(PDL·4σQL)∫π0sinQdQ

得:σQ=PD/2t                     

2.2 强度计算

强度理论又称为“失效准则”或“失效判据”。

由式 ( 2) 再考虑焊缝减弱及附加量等因素,可

得:

圆柱壳体   t≥(PDm/2[σ]φ-p)+C          (3)

椭球封头   t≥(PDm/2[σ]φ-p)·K+C       (4)

式中:P—设计压力,kg/cm2;[σ]—材料在设计温度下的许用应力;φ—焊缝系数或应力折减系数(<1);C—壁厚附加量cm;K—椭球封头形状系数,见图(2)

K=1/6[2+(Dm/2hm2]

2.3 安全系数与许用应力的确定

2.3.1 安全系数

对于炭钢:材料断裂安全系数nb=3.0 ;材料屈服极限的安全系数nb=1. 65

2.3.2 许用应力的确定:

基本许用应力: [σ]gb/nb、或[σ]gb/nb

设计许用应力: [σ]=Y[σ]g,其中y为毛坯质量系数,钢板的毛坯质量系数为1。

2.4 强度设计中的相关问题

2.4. 1 zui高工作压力与设计压力。设计压力应为zui高工作压力的1.1-1.25倍。作为防爆开关外壳,防爆规程规定设计压力为1.5倍工作压力。

2.4.2 焊缝系数。焊缝系数φ是考虑焊接对容器强度的削弱,用以降低设计许用应力的一个系数,φ的

大小取决于焊缝坡口形式,焊接方法,焊接工艺及焊

接检验探伤严格性,对于双面焊的对接焊缝,又经水

压试验φ=O.8。

2.4.3 壁厚附加量。壁厚附加量C=C1+C2+C3

C1为钢板的负公差,依据板厚、取值在0.2-0.5mm;C2为加工中的工艺减薄量,因为防焊壳体

为冷卷,冷校,故Cl=O;C3为腐蚀裕量,因为壳体不装腐蚀物体,故C3=0。

3 防爆开关壳体设计归纳

如前所述,薄壁容器的壁厚可由(3).(4)式得出:

因为一般壳体封头中Dn/2hn接近于2,K 接近1,所以(3),(4)式可归纳为一式

t≥[PDn/(2[σ]φ-P)]+C

根据防爆壳体的基本特点(φ=0.8—0.9,C可取0.2—0.5mm,这样得:

t≥[PDn/(1.6[σ]-P)]+0.4

又对A3钢板[σ]可取1450kg/cm2;对矿用防爆开关P=1.5×爆炸力,即P=12kg/cm2.

则t≥(12Dn/2308)+0.4=(Dn/192)+0.4          (5)

因此可将(5)式做为设计防爆壳体壁厚的参考公式,该式已在多项设计中得到了验证

乐清威创防爆科技有限公司至力于厂用安防事业,专业生产BXM(D)51防爆配电箱、LBZ52防爆操作柱、BJX防爆接线箱、BLK防爆断路器、BLK防爆照明配电箱、不锈钢防爆箱、BXM(D)81防爆配电箱、BXK防爆控制箱、现场防爆操作柱、FLK防水防尘防腐断路器、防爆配电柜定做、防爆检修箱、防爆插座箱、防爆防腐配电箱、防爆磁力启动器、LED防爆灯等厂用防爆产品。公司产品大量应用于化工、石油、然气、煤场、加油站、电镀、制药等易然,易爆的工作场地。想了解更多产品请登录乐清威创防爆*:www.jfwfbz.com、www.jfwgad.cn
 

相关技术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