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程碑式的新成绩!风光电装机连续三年破1亿千瓦,可再生能源变身“主力军”
- 2023-02-22266
“一年来,国家能源局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政策供给,统筹能源安全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取得了诸多里程碑式的新成绩。”在近日召开的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2022年国内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并透露下一步工作计划。
连续三年突破1亿千瓦
2022年,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在政策引导及市场驱动下,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飙升至1.25亿千瓦,达成连续三年突破1亿千瓦“成就”,再创新高。
其中分布式成为风电光伏发展主要方式。2022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5111万千瓦,占当年光伏新增装机58%以上。
同时,风电光伏发电量首次突破了1万亿千瓦时,达到1.19万亿千瓦时,较2021年增加20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8%,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接近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
技术进步还推动了安装成本的大幅下降,陆上6兆瓦级、海上10兆瓦级风机成为主流,量产单晶硅电池的平均转换效率达23.1%,降本增效成果进一步显现。光伏治沙、“农业+光伏”、可再生能源制氢等新模式新业态“闪亮登场”,促进多元化发展,提升风光电力市场竞争力。
成为我国电力新增装机的主体
2022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52亿千瓦,占总量的76.2%,成为我国电力新增装机的主体。其中风电新增3763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新增8741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334万千瓦、常规水电新增1507万千瓦、抽水蓄能新增880万千瓦。
截至2022年底,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2亿千瓦,达到12.13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7.3%,较2021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风电3.6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3.93亿千瓦、生物质发电0.41亿千瓦、常规水电3.68亿千瓦、抽水蓄能0.45亿千瓦。
在保障能源供应方面,可再生能源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2022全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7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1.6%,较2021年提高1.7个百分点,各类发电主体均有优异表现。
凭借过硬的研发制造水平,我国可再生能源持续领跑,生产了全球近70%的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将可再生能源电力折合成煤当量,国内约减排二氧化碳排放22.6亿吨,帮助海外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5.73亿吨,合计减排28.3亿吨,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
储能行业发展迅猛
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储能行业发展,国家能源局会同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
根据各地上报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870万千瓦,平均储能时长约2.1小时,比2021年底增长110%以上。其中,以山东(155万千瓦)、宁夏(90万千瓦)、广东(71万千瓦)、湖南(63万千瓦)、内蒙古(59万千瓦)五地表现最为突出。
风电、光伏发电存在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现有电力系统要接受和消纳大规模高比例波动性强的风电、光伏发电,亟需大力发展各类储能以弥补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能力缺口。因此,储能被作为风光电重要配套,来帮助调节电力平衡并促进消纳。
全国各类型新型储能装机中,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94.5%、压缩空气储能2.0%、液流电池储能1.6%、铅酸(炭)电池储能1.7%、其他技术路线0.2%。很明显,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及渗透率的提升,为锂电储能打开了更广阔的增长空间。
全面启动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
当被问及2023年工作安排时,相关负责人列举了五个主要方向:
一是围绕落实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预期,组织可再生能源试点示范,进一步推动风电光伏技术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适时开展“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
二是围绕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推动可再生能源法修订;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制度,建立基于绿证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
三是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围绕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加快在工业、交通和住建等领域可再生能源替代。
四是围绕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并网投产,第二批、第三批基地项目陆续开工,海上风电基地建设稳妥有序推进。同时,要推动分散式陆上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组织开展抽水蓄能布局优化,推动抽水蓄能又好又快发展。
五是围绕县域能源生产、消费、技术、体制革命,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指导地方全面启动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增加乡村清洁能源供应,探索建立农村新型能源体系,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