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零部件网

登录

广东省阳江市:到2025年,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取得进展

2024-01-17228
来源:仪表网
  近日,广东省阳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阳江市贯彻落实〈广东省计量发展规划(2022—2035年)〉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进一步夯实计量基础,提升阳江市计量能力和水平,全方位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明确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二部分提出计量发展主要任务,第三部分明确加强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阳江市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取得进展,计量科技创新力、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不锈钢产业计量测试领域达到全省先进水平,计量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地位和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协同推进计量工作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到2035年,计量科技水平与计量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协同推进计量工作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计量科技创新水平和计量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计量体系和能力建设全面加强,民生计量得到充分保障,产业计量服务持续提升,初步建立满足全市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先进测量体系。
 
  《实施方案》提出二十一项主要任务:
 
  (一)推进计量基础和产业计量技术研究。结合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强计量基础理论和高端不锈钢计量测试研究。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机构申报国家级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开展合金材料、装备制造、绿色能源等领域精密测量技术研究。
 
  (二)推进计量数字化转型。推广应用广东省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管理平台,推进建立计量电子证书系统。在装备制造、食品安全、环境监测、节能降碳、资源利用、智慧警务、交通安全、用水节水、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卫生健康、气象监测、新能源、数字电网等领域加强计量数据建设。
 
  (三)推进新型测试和量值传递溯源技术研究。针对海上风电装备、高品质不锈钢、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产业等方面开展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结合相关科技计划项目,探索开展计量标准智能化、网络化技术研究和应用。
 
  (四)推进良好计量科技创新生态建设。发挥新型合金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代农业行业龙头企业引领作用,联合高校、科研机构以及省内其他技术机构,推进计量测试技术共享平台建设。依托骨干企业,引进一批高水平研究型人才,攻关不锈钢产业关键计量测试技术,从资金、科技、政策、人才等多方面支持加快建成广东省不锈钢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五)服务新兴产业质量提升。重点围绕新型合金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开展产业计量能力提升工程。开展产业计量基础能力提升行动,发挥计量对新兴产业的支撑保障作用。
 
  (六)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推进建设运行重点企业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立完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鼓励支持有能力的计量技术机构建立碳计量标准装置,开展碳计量工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提供计量支撑。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指导企业科学配备、依法管理能源计量器具,支持重点耗能行业有效节能降耗。积极开展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工程建设。
 
  (七)服务大众健康与安全。结合我市健康医疗养老产业发展需求,围绕疾病防控、生物医药、诊断试剂、医疗器械、营养与保健食品等领域,开展计量测试技术服务和研究。加强公共安全、社会稳定、气象灾害等领域计量测试服务和研究。推进交通监管设备、警用设备、刑事技术产品、气象监测设施等计量测试基础设施建设。
 
  (八)服务计量新技术发展。针对机动车测速装置和机动车声污染、尾气排放在线监测设备等开展计量技术服务,确保测量设备量值溯源科学准确。开展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电子远传水表、电表等计量测试技术服务。完善智慧交通建设、交通工具清洁发展、轨道交通等领域的计量测试服务能力,助力相关产业健康安全、绿色低碳发展。
 
  (九)加强新型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建设。积极应对国际单位制的变革和量值传递溯源的数字化、扁平化要求,逐步构建政府统筹、依法管理的量值传递体系和市场驱动、高效开放的量值溯源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力量,提升量值溯源效能,鼓励社会资源提供量值溯源技术服务,推动市属企业加强计量检测与管理体系建设,积极参与量值传递溯源。
 
  (十)加强计量标准建设。科学规划全市计量标准建设,加快双金属温度计、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自动电位滴定仪、压力变送器等方面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加快我市量值传递效率。推动移动式、便携式、小型化的计量标准应用。开展计量标准能力提升工程,在核心产业、公平贸易、乡村振兴、公共安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卫生医疗、用电用水等重点领域和民生领域推动建设一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和企业最高计量标准,推进我市各类计量标准升级换代。
 
  (十一)加强计量技术机构建设。深入开展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能力提升行动。推动市县两级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协同发展。立足为社会提供基础性、公共性量值传递与溯源服务,落实好强制检定职责,强化民生计量、法制计量保障。加快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技术改造和提档升级,解决设备老化、计量技术能力不足等问题。努力实现民生领域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等强制检定项目县级全覆盖。鼓励支持其他各类计量技术机构发展,支持其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创新提供多样化的计量测试服务。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流程,为合金材料、食品安全、民生领域、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提供多样化的计量检定、校准服务。推进现有部门、行业检验检测机构建设。
 
  (十二)加强计量人才队伍建设。以建设省级不锈钢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为契机,引进相关紧缺人才。实施计量专业技术人才提升行动,以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为依托,建设计量“传、帮、带”培训平台和实训基地,提升我市计量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加强计量领域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计量专业职称、注册计量师等评聘工作。鼓励计量技术机构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岗位设置,探索建立首席计量师、首席质量官等聘任制度。建立我市计量人才库,培养一批计量标准考评员、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评员、注册计量师,支持技术人员开展多层次计量交流合作。
 
  (十三)加强企业计量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计量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加强计量基础设施建设、计量科技创新和测量数据使用,鼓励企业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落实企业计量能力自我声明制度,推广开展企业计量标杆示范。发挥产业计量优势,落实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提升产业链计量保证能力。鼓励社会加大对企业计量发展的资源投入,研究出台激励企业增加计量投入的普惠性政策,落实好国家对企业新购置计量器具相关帮扶优惠政策。
 
  (十四)推动计量协作发展。积极参加区域计量服务协同平台和计量数据协同应用中心建设,参与建立区域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提升我市区域发展计量服务保障和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区域计量科技创新合作,参加并力争主导区域性计量比对和计量技术规范制定修订,推进区域计量能力、结果互认。
 
  (十五)推动质量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依托现有各级技术机构、行业龙头企业、民营检测机构搭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知识产权等一揽子服务,围绕合金材料、海上风电、现代农业、绿色能源、绿色食品产业提供“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全链条技术服务。推动计量与相关领域技术规范共享共用,强化计量溯源性要求,发挥精准计量的科学验证作用。
 
  (十六)推动计量制度改革。贯彻落实计量法律法规,推进计量法规规章体系建设,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智能计量器具实时监控、失准更换和监督抽查相结合的新型监管制度建设,探索在用电能表、水表和燃气表状态评价及延期更换工作。加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监督检查和标准物质监管,压实市场主体责任。(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推动智慧计量监管。探索建立智慧计量监管平台和数据库,鼓励计量技术机构建立智能计量管理系统,推进全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智能化、数字化建设,确保充电设施强制检定工作有效开展。积极探索集贸市场计量监管新措施,引入智慧化的计量监管理念,推广“智慧公平秤”,充分发挥“互联网+监管”优势,维护公平交易。
 
  (十八)推动计量市场健康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专项授权等形式,吸纳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法制计量工作。推动计量校准、计量测试、产业计量等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的计量需求。强化对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所属实验室和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在用仪器设备的计量溯源性要求,确保科研成果有效和测试结果可信。
 
  (十九)严格民生计量监管。广泛实施计量惠民工程,加强对供水、供气、供热、供电等基础民生计量行业的监督管理,提升健康食品、中西医药、医疗器械、养生养老、运动康体、医疗康复等健康医疗养老产业领域的计量监管能力。持续开展集贸市场、加油站、餐饮业、商店、眼镜店和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监管,强化计量器具产品质量、商品量、能效标识、水效标识等方面计量监督,推动集贸市场使用电子计价秤实行“统一购买、统一配置、统一检定、统一管理”。加强对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安全防护、取水用水、节能减排等领域计量专项监督检查。加强乡村民生计量保障,加大粮食、化肥等涉农物资计量监管,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二十)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以经营者自我承诺为主、政府部门推动为辅、社会各界监督为补充的诚信计量体系。在商业、服务业等领域全面开展诚信计量行动,推行经营者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建立市场主体计量信用记录,推进计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二十一)严格计量执法活动。加大对计量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制造、修理、销售和使用领域的改动、拆装计量器具、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等违法行为,依法查处短尺少秤、实际量与结算量之差超过规定负偏差,伪造计量数据、出具虚假计量检定证书和检测报告等违法行为。建立健全查处重大计量违法案件执法联动机制,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实现计量业务监管与综合执法信息共享,提升执法效率。加强计量执法队伍建设,提高计量执法装备水平。畅通消费诉求渠道,充分运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和全国12315平台及时受理和处理消费者涉及计量监管领域的纠纷。
 
  为确保《实施方案》落到实处,明确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计量文化建设、汇聚多方合力和狠抓工作落实等工作措施。

上一篇:北京批准发布107项地方标准

下一篇:湖北省关于做好第二批农业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遴选工作的通知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