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五金100人》第33期:巴商黄维明
- 发布时间:2012-12-14
- 浏览次数:346
2012年6月,一把长4.3米,宽1.3米,重408千克的巨型菜刀亮相中国大足五金博览会,吸引了诸多观众围观。据报道,“这把霸气十足的龙水菜刀刀背厚实,刀口细薄,在灯光照耀下散发着闪闪银光。虽然比一般的菜刀大了上百倍,但在做工细节上毫不含糊”。
这把大菜刀的主人便是黄维明,重庆大足人,现任重庆市为民刀具有限公司董事长。
提起大足,天下皆知。这里是驰名中外的“石刻之乡”,人文自然景观十分丰富。每天都有许多世界各地的人来到这里,只为一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足石刻。
与大足石刻相伴而生的,是大足的小五金产业。大足的小五金起源于晚唐,距今1100余年,素有“小五金之乡”的美称。的五金工艺与的石刻文化同为传统的两朵奇葩。“万家灯火万家明,家家传来叮当声。昼出耕田夜打铁,一业兴旺百业兴。”这是一首在大足民间广为流传的民谣,记录了大足产业全盛时的景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加上祖辈传统制刀生活的浸淫,黄维明走上了子承父业的道路。
2012年慧聪网《五金100人》第33期,我们走进重庆市为民刀具有限公司,这家浓缩了整个龙水刀改革历程的企业,看董事长黄维明如何施展他的智慧、挥洒他的汗水。
“耳濡目染”学习制刀
今天的为民刀具有限公司,是重庆市科委、重庆市经委、重庆市中小企业局、重庆市“百镇办”、重庆市财政局和大足县人民政府重点支持的科技型企业。荣誉满冠,证书、奖杯、奖牌,记录了为民刀具不断发展的光辉历程。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却意外的源于董事长黄维明多年前“想混口饭吃”。
黄维明是重庆市大足县龙水镇人,这里的刀具制造传统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到了清代,龙水镇五金的制作工艺已经非常成熟,形成了“铁器十八行”,开始分门别类地进行生产。其中,龙水刀更是名声在外,素有“北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西南有龙水小五金”之称。
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加上营生的需要,黄维明的祖辈从民国时期便开始打造刀具,因此他早在八九岁的时候便接触刀具,给父亲打下手帮忙,对整个制刀流程非常熟悉。
子承父业,上世纪九十年代,黄维明自己开了一个家庭作坊,主要生产水果刀等小型刀具,“那个时候虽然销售量不是很大,但至少能混口饭吃。”
改行学手工打造菜刀
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一批人外地人前往大足取经,把大足五金发展的经验“淘”到手后,以开放的观念、先进的科技迅速地发展起来,仅几年时间就把大足这个千年五金甩在了后面,大足五金的市场受到不断挤压。
黄维明的家庭作坊也受到了影响。
“沿海早实现机械化生产,不仅质量比我们的刀具好,价格也更便宜,我们的刀基本上卖不出去了。”1998年时,黄维明的生意为低迷,一年仅能卖出1000多把刀。
不仅是龙水刀受到了影响,王麻子也未能幸免。“老、大、粗、黑”,是前述两者的共同特点,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产品的外观也日益挑剔,他们更倾向选择新颖、精巧的产品。加上机械化生产在沿海地带的不断推行,十八子异军突起,张小泉也走上了改革的道路。
面对咄咄逼人的沿海刀具,黄维明没有选择放弃,而是积极想起了对策。黄维明认为,沿海刀具之所以能够崛起,重要的是机械生产的效率和产量比龙水刀要高,而且产品在形制上相对来说更为整齐、规范。
但是黄维明没那么多资金去实现机械化生产。“就算是我们有资金,也未必能够赢得了沿海刀具。”黄维明想来想去,觉得龙水镇有优良的制刀传统和技术,只有利用这项优良的技术,才能让自己的刀重新卖出去。
黄维明觉得自己原来经营的小型刀具已经没有太大市场,就改做起了菜刀生意。“我去拜访了一位老师傅,跟着他学习打造菜刀的技术,学习了三四个月左右。”菜刀和小型刀具不同,机械生产的菜刀在质量上肯定不如手工打造的好,他认为,只要学到了好的技术,手工打造的菜刀肯定会有市场。
走上与“联姻”之路
与此同时,整个龙水刀也开始踏上了改革的道路。面对“老、大、黑、粗”的产品形象,大足龙水五金开始通过实施一系列的品牌战略,提升龙水五金产品的品质和形象。
那时候,“连砍20个猪头不卷边!”、“砍断4根铁丝!”,是衡量一把刀好坏的质量标准,生产标准基本上无人提及。为了填补这一空白,黄维明在改革的大潮中,带领作坊执行标准化生产,更换以往的陈旧设备,并且还成立了质检部,加速产品质量的上档升级。
这样一来,整个为民刀具如“脱胎换骨”一般。
2007年7月,为民刀具获得重庆市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30万元补贴。让黄维明高兴的不仅仅于此。
自从企业改革以后,黄维明不断接到沿海销售商打来的订单电话,高的单次订单数量达到1万件。这些订单大都来自回头客,一时间整个工厂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
2008年,为民刀具与其它两家刀具企业与“十八子”、“巧媳妇”、“天上红”三家阳江企业合作,为其每年提供300万把锻打刀具,而对方每年为其提供刀座3万副,刀柄10万个。这成为为民刀具发展中的高潮。
申请十多项国家
只有初中文化的黄维明,由于从小便一直和刀具打交道,对其颇有感情。在站稳菜刀市场之后,他又琢磨开来。“现在的市场变化太快了,逼着我们必须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
为此,黄维明带领他的团队,开始了马不停蹄的学习。从重庆到沿海,再到国外,他们不断考察新产品,学习新技术。看似风轻云淡的黄维明行事谨慎,唯恐被同行赶超。
2010年,由为民刀具生产的钛金刀具腾空出世。这是国内首款高科技钛金刀具。它是将金、银、钛金等金属融入,再经过真空、催化加工等高科技手段处理,看似普通的刀具顿时变得锋利无比,能与削铁如泥的宝剑媲美。
钛金是宇宙航天科学、海洋科学及核能发电等科技不可缺少的金属材料,主要特点是重量轻、耐腐蚀和高硬度。用它做成的刀具,其锋利度、硬度都比一般刀具高2—3倍。通过高科技设备,将钛金、金、银等金属研成粉末,然后将其溅射到刀面上,放入真空炉,进行高温催化加工,以提升刀具的锋利度和硬度。
一把亮晃晃的钛金刀在手,切猪肉,轻轻下刀,肉和筋很快就断。试试骨头,一刀下去,骨肉分离,且切口整齐,想把它切成多大都可以,一点都不费力。这成为为民刀具发展中的又一个高潮。
据黄维明介绍,目前为民刀具已经申请了十多项国家。
“成为一家真正的上市公司”
随着销售量的越来越大,单纯的手工制造已无法跟上销售。2005年,黄维明购买了一批生产线,开始使用机械设备生产菜刀,“但我并没有丢掉手工打的菜刀,毕竟这种纯手工打造的菜刀还有一部分市场。”
为了提升龙水刀的知名度,扩大为民刀具的影响力,黄维明组织工人专门打了一把长4.3米、宽1.3米,刀背处厚0.15米、重量达408公斤的巨型大刀。为了生产这边巨型菜刀,公司投入了8万多元,组织了十多个技术骨干工作三个多月才铸造成功,中途还报废了几把样刀,由于刀太大没有模具,经过70多道传统手工工序才全部完成。这把龙水菜刀的刀柄是由整棵柏树雕刻而成,虽然体积庞大,但是整把刀完全具备普通菜刀的全部功能。
事实证明,这把世界上大的菜刀的确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而在了解到这把大刀是纯手工制作的时候,很多单位都表示了对黄维明公司的浓厚兴趣。
“我终的目标是让我们的公司上市,成为一家真正的上市公司。”黄维明用重庆话说。